LIFEANO 给生活另一种可能
3月21日-26日|袁腾飞老师带你下江南,穿越历史烟云,感悟时代变迁!
3月21日-26日|袁腾飞老师带你下江南,穿越历史烟云,感悟时代变迁!
缺货
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
江南
是一个承载了千年文化意象的地方
这里拥有着许多美景,吸引来了许多文人
留下了许多名句
无论是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南京
还是景美人更美的扬州
亦或是佳景趁古迹的镇江
都拥有很多故事
这个春天
和袁腾飞老师一起游江南
让“史上最牛历史老师”把这些故事讲给你听
带队老师
袁腾飞老师
被粉丝称为“史上最牛历史老师”
1.明孝陵
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。因皇后马氏谥号“孝慈高皇后”,又因奉行孝治天下,故名“孝陵”。
明孝陵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,承唐宋帝陵“依山为陵”旧制,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。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,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,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。
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,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,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,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、湖北、辽宁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,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,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,故而有“明清皇家第一陵”的美誉。
2.中山陵
中山陵,始建于民国十五年(1926年),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 。
中山陵总占地面积达130平方千米,由中山陵陵园,廖仲恺、何香凝墓,邓演达墓,谭延闿墓,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和中山陵附属革命历史图书馆旧址,共六部分组成,并以陵园为中心,分散四周。中山陵是中国首批受西方现代建筑思想影响而建成的礼制建筑群,是重要的公共建筑,具有时代特征性、文化经典性、丰厚内涵性、世界意义性。
3.总统府
南京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,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,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。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,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、重大事件的策源地,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,与这里密切相关,许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。
南京总统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,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;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、两江总督署等,康熙、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;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,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天王府;1912年1月1日,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,辟为大总统府,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。
南京总统府建筑群,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,也有近代西风东渐的建筑遗存,分三个区域:中区主要有国民政府、总统府及所属机构;西区有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、秘书处、西花园、孙中山起居室及参谋本部等;东区主要有行政院、陶林二公祠、马厩和东花园等。其中分布着总统府文物史料、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、太平天国、清两江总督署等十多个文物史料和复原陈列。
4.中华门
中华门,原称聚宝门,为南京明城墙十三座城门之一,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,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、结构最复杂的堡垒式瓮城,有“天下第一瓮城”之誉。中华门位于明代南京城的正南,是明代洪武年间在江宁府和建康府南门旧址的基础上扩建而成,前后共历时21年,城门基础为巨型条石,墙体由大块的墙砖砌筑,并用糯米汁、石灰和桐油搅拌混合而成的黏合剂加固。
清咸丰三年(1853年),太平军炮轰聚宝门,这是在长矛大刀的冷兵器时代坚不可摧的中华门瓮城,第一次遇到火炮的攻击。
民国二十年(1931年),南京国民政府将聚宝门改为中华门,取振兴中华之意,在大门东西两侧分别新辟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。 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,侵华日军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。11月底,侵华日军迫近南京,争夺城墙成为的重要一环,南京城墙在战争中遭受巨大劫难。中华门镝楼在日军猛烈的炮火轰炸中轰然倒塌,城台也被炸塌了一个角。中国守军利用瓮城内的藏兵洞,与日军展开肉搏战,这是中华门内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。
5.瞻园(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)
瞻园始建于明朝初年,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,因朱元璋御授该府与徐达而未受领,后以该府对面关帝庙为基敕建新府,广造园林,是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。
清顺治二年(1645年)该园成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。乾隆帝巡视江南,曾驻跸此园,并御题“瞻园”匾额。清咸丰三年(1853年)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,瞻园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府、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萧有和府。清同治三年(1864年),清军夺取天京,该园毁于兵燹。同治四年(1865年)、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瞻园两度重修,但已非原园景况。此外,瞻园中辟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,是中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。
6.朝天宫(南京市博物馆)
朝天宫,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,是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、规模最大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,现为南京市博物馆。朝天宫坐北朝南,占地面积约70000平方米,是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筑,其建筑格局、样式、营造技术等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明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,具有较高的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。
南京市博物是一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,截至2023年,馆藏文物84551件(套),其中珍贵文物数46386件(套)。
7.大明寺
大明寺,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(457—464年)而得名。1500余年来,寺名多有变化,如隋代称“栖灵寺”、“西寺”,唐末称“秤平”等。清代,因讳“大明”二字,一度沿称“栖灵寺”,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“敕题法净寺”。1980年,大明寺恢复原名。
隋朝仁寿元年(601年),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,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,以供养佛骨,该寺建“栖灵塔”,塔高九层,宏伟壮观,被誉为“中国之尤峻特者”,故寺又称“栖灵寺”。唐朝鉴真法师任大明寺住持,使大明寺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。唐会昌三年(843年),九层栖灵塔遭大火焚毁。后经僧人募化重建,但屡有圮废。北宋庆历年间,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平山堂。明万历年间,扬州知府吴秀重建大明寺,崇祯十二年漕御史杨仁愿再次重修。
清康乾盛世,大明寺扩建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。清乾隆三十年(1765年),乾隆巡游扬州,改题“法净寺”。然而咸丰三年(1853年),太平军占领扬州,法净寺毁于战火之中。同治九年(1870),重建法净寺。
8.史可法祠
史可法,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家、抗清英雄。字宪之,号道邻,河南省祥符县人。清兵南下。史可法困守扬州。城破被杀,清兵屠城十日。第二年(注:即1646年)史公义子史德威将史公生前所穿官服、上朝所持笏板葬于梅花岭,也就是现在的“衣冠冢”。清初曾建祠于大东门外,后毁圮。
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于墓西侧建祠奉祀,祠和墓相连,通称史公祠(一说:乾隆三十三(1768)年乾隆为褒扬史公而建。)
9.金山寺
金山寺,别名江天寺、江天禅寺,与普陀寺、文殊寺、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。始建于东晋时期。魏晋南朝天监四年(505年),梁武帝于寺内创中国佛教举行水陆法会之始。 唐大中年间时,唐宣宗敕令寺院更名为“金山寺”。
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,康熙帝游至金山,将寺名改为“江天寺”,题赐“江天禅寺”匾额。历经世代修葺,金山寺内古迹甚多,主要建筑为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阁等。金山寺是临济宗的著名禅修道场,是人类建筑文化宝库中的遗产之一,同时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寺,“水漫金山寺”等故事流传甚广。
报名须知
集合/解散
● 2025年3月21日(周五),南京集合;3月26日(周三),镇江解散,请您妥善安排集合前和解散后的行程;
注意事项
●报名后提前1周客服会与您联系,请保持报名微信和电话畅通;
●小于6周岁的儿童不建议参加,6-12周岁的未成年人及70岁以上老人需有监护人同行;
活动费用
●费用包含:集合后到解散前的餐饮、住宿、交通及讲师讲解;不包含:集合之前及解散之后的往返行程,以及未列出的其他费用;
退款无忧政策
●因主办方原因活动取消,将退还全部费用;
●因不可抗力导致活动取消,将退还未发生费用;
●因个人原因无法参加活动,恕不退还任何费用(名额可转让),介意勿拍,谢谢理解。
Share









